首頁 > 行業資訊 > 紡織定型機的使用方法
紡織定型機是紡織品后整理的關鍵設備,通過高溫、張力、濕度等工藝參數控制,使織物在定型過程中消除內應力、穩定尺寸、改善手感,并賦予織物抗皺、防縮、挺括等特性。以下是其詳細使用方法,涵蓋操作流程、參數設置、維護要點及安全規范:
一、使用前的準備工作
設備檢查
機械部分:檢查鏈條、導布輥、烘箱門密封條是否完好,確保無松動或磨損;測試超溫報警、急停按鈕等安全裝置功能正常。
電氣系統:確認加熱管、風機、溫度傳感器等電氣元件接線牢固,避免短路或接觸不良。
熱源系統:
燃氣定型機:檢查燃氣管道無泄漏,壓力表顯示正常(通常0.02~0.05MPa)。
電加熱定型機:測試加熱管電阻值是否在額定范圍內(如380V加熱管電阻約50Ω)。
潤滑維護:對鏈條、軸承等運動部件加注耐高溫潤滑脂(如二硫化鉬潤滑脂),減少磨損。
工藝參數預設
溫度設置:根據織物材質確定定型溫度(參考范圍):
棉/麻織物:180~200℃
滌綸/錦綸:190~210℃
氨綸/彈性織物:160~180℃
車速設定:結合溫度與織物厚度調整車速(如薄型滌綸布車速20~30m/min,厚型牛仔布車速8~15m/min)。
張力控制:通過張力傳感器或手動調節配重塊,確保織物在定型過程中保持平整不拉伸(張力值通常為織物重量的1.2~1.5倍)。
超喂量設置:針對彈性織物,設置超喂率(5%~15%)以補償定型收縮,避免門幅變窄。
織物準備
預處理:確保織物已完成退漿、漂白、染色等前處理工序,含水率控制在8%~12%(過濕易導致定型后發黃,過干易產生靜電)。
防靜電處理:對化纖織物噴灑抗靜電劑(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),減少定型過程中因摩擦產生的靜電吸附。
分批管理:按織物品種、克重、顏色分類定型,避免交叉污染(如深色織物與淺色織物分開處理)。
二、操作流程與步驟
開機預熱
啟動設備電源,依次開啟烘箱風機、加熱系統,設定目標溫度后預熱30~60分鐘(冬季需延長預熱時間),確保烘箱內溫度均勻(溫差≤±3℃)。
預熱檢查:用紅外測溫儀測量烘箱各區域溫度,確認無局部過熱或低溫區。
穿布與引布
穿布路徑:將織物依次穿過進布架、軋車、烘箱、冷卻輥、落布裝置,確保導布輥無纏繞或跑偏。
引布操作:使用廢布作為引布,以低速(5~10m/min)運行設備,檢查織物是否平整通過各輥筒,無褶皺或卡滯。
定型加工
參數確認:再次核對溫度、車速、張力等參數是否與工藝單一致,并記錄初始參數(如溫度195℃、車速25m/min)。
正式運行:逐步提速至目標車速,觀察織物門幅、克重、手感等指標是否達標(如門幅公差±1cm,克重公差±3%)。
在線檢測:每30分鐘取樣檢測一次,使用門幅尺、電子天平測量門幅和克重,用折痕回復角測試儀評估抗皺性。
冷卻與落布
冷卻處理:定型后的織物通過冷卻輥(溫度≤40℃)快速降溫,防止熱收縮變形。
落布整理:將織物卷取在紙管上,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潮,并標注批次號、日期、工藝參數等信息。
三、關鍵工藝參數控制
溫度控制
升溫速率:避免快速升溫導致織物表面硬化而內部應力未釋放,升溫速率控制在3~5℃/min。
恒溫時間:根據織物厚度確定恒溫時間(如薄型織物3~5分鐘,厚型織物8~10分鐘),確保熱滲透充分。
降溫方式:采用自然冷卻或強制風冷,禁止直接噴水降溫(易導致織物脆化)。
張力控制
進布張力:通過磁粉制動器或氣動張力器調節,確保織物平整進入軋車,避免松弛或拉伸。
烘箱內張力:通過導布輥間距和車速匹配控制,防止織物在高溫下過度拉伸(如滌綸織物拉伸率≤2%)。
出布張力:略低于進布張力(約降低10%),補償織物冷卻后的收縮。
濕度控制
軋車壓力:根據織物吸濕性調整軋車壓力(如棉織物壓力0.2~0.3MPa,化纖織物壓力0.1~0.15MPa),確保軋余率(織物帶液量)在60%~70%。
烘箱濕度:通過排濕風機控制烘箱內相對濕度≤15%,避免水蒸氣在織物表面冷凝導致色斑。